"台灣,可以更好的"之命名由來.

自許的努力方向--------(begin)
一、涉險的心態,出沒在不該涉險之處,必須儘早察覺,才有改良的機會:觀察重點為媒體工作者、從政者、民眾
二、用路文化反映人心,已經極度自私和情緒化:從計程車、私家車、公車、摩托車的行徑,可以看出端倪(顧前不顧後、上路就宣洩、互相虐待彼此)
三、讓自己回歸生活,告訴自己的良心:以孩子的未來為主、現在的生活需求為輔,以喚起這土地上所有人的關注為目標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(end)
後記:
想做出好的建議,又擔心惹禍上身。這種情節一直縈繞在分秒生活之中,也存在於筆者此刻的尷尬心情中。記得曾有國外友人來台洽商,主動表達他對台灣交通的觀察,一個高階商業人士對交通發表感言? 我想他是以來訪者的身分,做旁觀而提出真心的觀察結果。他精簡提到:『台灣的路上交通很有趣,大部份的駕駛都只顧前面,把視線後的部份留給後面的去留意...』。這讓我警覺,我們的生活種種,又何嘗不是如此顧前不顧後呢?
唉,要更用功囉!
還有,泛政治化的解讀生活,已經是現代台灣所有人的老毛病。不可以!我們已經丟掉經濟優勢了,不可以再賠上生活。所以,只好直言,在此謝絕所有政治化的解讀。
感謝您!
ps. 路霸心裡話:別再叫我路霸
. 小市民還擊
4 Comments:
我沒有意見,
只是在趕完工作之後,
突然被罵得狗血淋頭?
也許是老闆的手錶被我打包了,
也許是工作的時候,他的腳指被我手上的推車輾過。但是我始終不知道,自己是哪裡作錯?
職場打滾了幾年後,我這才敢說出來,其實我發覺許多主管都深陷在自尊的牢籠裡向外管理,守著心中濃濃的尊嚴和主觀,對人性透露著高度的不安全感。
並且,對上述種種幾乎渾然不自知。
Richard
你好!
看到你的留言了
如果你喜歡那篇文章
我提供立報的網站給你
http://www.lihpao.com/
我想你從源頭引用或許更好吧
而且那兒有許多好文
你或可在那裡挖到更多寶
B. Rgds.
Owl
非常感謝你,Owl!
張貼留言
<< Home